上个公司卖给了WeWork,T再创业做花呗能做成么?
原标题:上个公司卖给了WeWork - T再创业做花呗能做成么?
作者:墨腾创投(ID:MomentumWorks)
白鲸出海注:本文为墨腾创投发布在白鲸出海专栏的原创文章,转载须保留本段文字,并注明作者和来源。商业转载和使用请前往作者个人主页,联系寻求作者授权。
去年东南亚的花呗类业务“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 - BNPL)概念大火,这个行业的先行者很多都已经跑去做现金贷了,现在也觉得扬眉吐气了。 然而,很多尤其是新加坡创立的项目对标的其实不是花呗,而是在资本市场上大放光彩的澳洲公司 Afterpay (以及后来上市的 Affirm)。
五年回报 45 倍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也提到了对 BNPL 的一些看法,包括大玩家对 BNPL 的收购趋势。果然,八月初美国金融科技巨头 Square 斥资 290 亿美元收购 Afterpay,又再一次将 BNPL 的热度给拉了回来,引来不少人的关注。
这个价钱占了 Square 市值的四分之一,很多人说贵了。不过其实真的无所谓, 如果基于 Afterpay 的基础设施来提供服务给所有 Square 的用户,并转化其中一部分的话,Square 股价稍微涨涨这个收购就等于是套白狼了。
不过这里面倒是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金融市场相对成熟、基础设施完善和消费水平高的市场做 BNPL 和在基础设施还在构建中的市场做,战略和打法是完全不同的。在成熟市场综合类的金融系统普遍兜里有钱、增长受限、自己又懒得去吃苦,所以你做出一个 loanbook 足够大而且风控又好的公司找到买家其实是不难的。
新兴市场不同,充满了眼睛发绿、自己想做生态的平台。再加上融资环境、资金成本、风控等等,专做 BNPL 的公司其实很难有效独立生存。
为数不多的东南亚成功连续创业者
而东南亚的新加坡就是这样的一个成熟市场。去年开始,就有不少人和企业开始进入 BNPL 这个领域,包括 Advance AI 旗下的 Atome、Visa 和 WorldPay 元老创立的 Hoolah(俩鬼佬创始人起的这个名字是“后来”的谐音)、拿到了 1 亿信用额度当成融资发公关稿的 Rely、以及来自印尼的连续创业者 Turochas Fuad(俗称 T):
在去年 BNPL 概念正热时,Turochas Fuad 正好离开了 WeWork,在寻找新的方向。顺水推舟在新加坡创立了 Pace,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就拿到了两笔融资。
投资者包括了祥峰东南亚、印尼早期 Alpha JWC 以及新加坡独角兽级别联合办公二房东 JustCo 的联合创始人龚万鑫,还有最近领投千万级美元的 Genesis Alternative Ventures。
Base 在新加坡 Genesis 的 Portfolio
Pace 之所以在短时间能得到投资人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Turochas Fuad 之前的成功创业经历。
他在 2012 年就创立了在线旅游平台 Travelmob,并很快在 2013 年被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Homeaway 收购。而之后在 2016 年创立的 Spacemob 又在 2017 年被 Wework 收购。两次点都踩得非常准,应该是他们的机构投资人在东南亚最快的成功退出了吧。
于是,T 再创业也就很自然拿到了前投资人包括祥峰和 Alpha JWC 的支持了。毕竟一起赚过钱。
业务本身
回到 BNPL 这个消费贷业务本身,无论是在国内还是东南亚也并不是一新鲜事物。对于消费者来说,无非就方便和零利息。毕竟,很多年轻人信用卡要么没有要么额度不够。
在新加坡信用卡要一定收入才能申请,而且额度也限制在月薪的两倍,目前对于 BNPL 没有这个限制。而且信用卡能分期的地方其实不多,主要都是相对比较大额的比如说电器等等,很少有买两件衣服或者买个景点门票还给你分期的。因此 BNPL 对于已经习惯线上购物,且购物欲望强的年轻人群体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对于商家而言,BNPL 的目的就是倒流和增加单次消费额,和信用卡的逻辑是一样的。也因此商家会愿意支付一定的手续费。信用卡在新加坡费率基本都在 2% 以上,超过 3% 甚至更多的也不罕见。
因为独立的 BNPL 本身没有自带流量和交易场景,这个模式能否短期快速起量(和 loanbook)的关键之一其实就在于合作商家的数量和质量。Pace 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目前拥有近 900 家合作商户,其中包括线下商户、购物网站、移动应用程序等。覆盖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中国澳门四个国家和地区。
当然,这个事情对中国人来说不就是地推和给商户倒流么,很清晰的路径。T 也应该是看得很清楚的。
新加坡的竞争格局相对于东南亚其它国家还是有较大的不同,除了较高的信用卡持有率之外,各大国有银行、本地互联网巨头、各类金融科技玩家都在推出自己 BNPL 功能。
比如在 BNPL 这个概念火起来之前,比如大华银行就推出 SmartPay 这样的无息分期付款功能。不过传统金融巨头在新领域的探索往往是自己觉得做了很多东西,但是传达给用户端时,消费者听不懂,看不明白,自然也很少会去尝试。这才给了互联网玩家崛起的机会。
至于已成型的互联网巨头和新晋 BNPL 玩家的竞争,我们认为类似于 Pace 这样的新晋玩家并非没有机会。甚至可以说,他们并不是在竞争。
例如 Grab、Shopee 这类大平台,虽然都推出了先买后付的功能,但是,很重要的是,在新加坡这种成熟的商业体系下,起步型的 BNPL 有大量的平台以外的线上和线下商家可以接入。而且,对于在成熟市场的 BNPL 玩家来说,看清楚未来的行业发展方向,在机会适合的时候高价退出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正如 SPAC 大牛 Chamath Palihapitiya 在他的 All In podcast 里面所说的一样:
上市公司 CEO 获得公开市场奖励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像 Square 收购了 AfterPay 这样的 BNPL 玩家。之后将 BNPL 当作整个支付生态里的一项功能,而不是一项完全独立的业务。BNPL 只有在完整的生态下才实现持续发展。而收购方股价的大涨也抵消了收购的成本并带来更多的收入。
二是像亚马逊一样,在物流、营销、支付和计算方面需要投入大量成本。通过 AWS、Amazon Prime、FBL 等功能将这些成本转化为营收,一步步构建其一个完整的生态,从而推动股价的上升。
所以,应该是有很多上市的金融和金融科技公司会盯着 BNPL 这一块,把合适的创业公司收纳入旗下。
或许,T 的投资人会再一次实现很快的退出。
文章信息来自于墨腾创投 ,不代表白鲸出海官方立场,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学习。对于因本网站内容所引起的纠纷、损失等,白鲸出海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若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友情提醒:白鲸出海目前仅有微信群与QQ群,并无在Telegram等其他社交软件创建群,请白鲸的广大用户、合作伙伴警惕他人冒充我们,向您索要费用、骗取钱财!